《行政诉讼法》涉及附带审查规章以下行政规范性文件(简称行政规范)的规定有两处:一是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
非诉行政案件的司法审查研究
【裁判要旨】 法院受理非诉行政案件的条件是: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申请人是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被申请人是该具...
论行政诉讼释明权的边界
诉讼释明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活动。民事诉讼因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私法利益冲突,释明的范围、尺度、原则等问题受到颇多关注,而行政诉讼中,释明工作往往只针对诉讼能力较弱的原告方展开,因而,长期以来,学者对行政诉...
行政确权纠纷中第三人能否申请行政复议
【案情】 2015年3月,甲与乙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乙村委会将一块76亩土地发包给甲,承包期限10年。乙村委会的村民小组提出异议,认为村委会发包的土地属于村民小组所有。同年6月,村民小组向县人民政...
行政诉讼被告举证范围新变
复议维持原行政行为的,新行政诉讼法规定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第9条第2款进而规定,作出原行政行为...
行政审判的困境与突围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大部分学者、专家及司法实务系统工作者对行政审判工作的困境论述,主要集中于从法院自身的角度来切入,如从法院的地方化、行政审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来解析行政审判的困境,通过加强行政审判队伍...
当事人所在社区推荐公民作为行政诉讼代理人的范围界定
行政审判实务中,因对当事人所在社区推荐公民作为行政诉讼代理人的范围理解不同,各地法院采取的做法也不尽一致,亟待规范。第一种观点认为:社区可以推荐任何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不论这个公民来自何方。第二种观点...
贪污受贿罪数额的合理调整
《刑法修正案(九)》颁布以后,对于贪污受贿罪的刑法修订亟待进行司法解释。“两高”在制定《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过程中,如何对决定贪污受贿罪定罪与量刑的数额...
公立医院收取患者停车费的宪法检视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在公立医院大院停车,是否可以收取停车费呢?社会舆论争议较大,各地政府的规定不同,不同医院做法有异,有的公立医院一律免收患者停车费,有的医院免收患者当天...
浅谈行政合同适用行政诉讼程序的必要性
2014年通过的最新行政诉讼法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将行政合同明确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此前,行政合同究竟适用何种诉讼程序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多将因行政合同争议引起的纠纷适用民事诉讼...
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及信息公开问题解析
某公民以其本人需要为由向某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文件)的发文单位提出申请,要求公开该文件向上级机关报送备案审查的信息。对该信息是否应当公开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报送备案审查是政府内部监督管理行...

论行政诉讼一般给付判决的适用
一、引言 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54条确立了维持判决、履行判决、撤销判决、变更判决、重作判决这五种判决形式。2...
超龄未享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的工伤认定
裁判要旨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不是否定劳动者资格的法定事由,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超龄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案情 20...
论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
摘要: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都是国家对违反者进行的制裁措施,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等许多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所以,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之间的衔接不畅通,造成司法实践中的混乱,滋生以罚代刑...
行政案件起诉状中罗列第三人问题浅析
【摘要】: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颁布施行,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试点工作逐步开展,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的专业化、规范化特点逐步体现。在行政案件立案工作中,经常会遇见行政起诉...
探析“民告官”案件起诉期限的适用
行政诉讼的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权利,监督行政权力。通过行政诉讼,既要能够实现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完善保护,也要考虑行政秩序的稳定、行政行为的效率以及公共利益的需要;虽然法律保护权利,但是“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
举报人不服行政机关答复行为的可诉性
公民对违法事实的举报,有利于弥补行政机关执法能力的不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践中行政机关对公民举报事项的答复,往往未能完全如举报人所愿,甚至让举报信息石沉大海。对此,举报人...
试论行政负责人出庭的应对
针对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在很多地方还存在“民告官却见不到官”的现象,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行政诉讼法》,第三条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的理解与适用
一、一般起诉期限 (一)作为类: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已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中第46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
举报人不服行政机关答复行为的可诉性
公民对违法事实的举报,有利于弥补行政机关执法能力的不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践中行政机关对公民举报事项的答复,往往未能完全如举报人所愿,甚至让举报信息石沉大海。对此,举报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