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穗府〔2016〕6号

2016年4月8日09:17:44地方法规103,8661字数 105105阅读18分6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引领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要求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本纲要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面向“十三五”,我市要充分总结“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分析机遇挑战,厚植发展优势、补齐明显短板、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

第一节 过去五年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我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等一系列风险挑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主要成效体现在六大方面: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81万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0.1%,比2010年净增7352.13亿元,连续27年居国内城市第三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实现了新的跨越。来源于广州地区组织的财政收入达5116亿元,政府负债压力有效缓解,金融系统更加稳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强化。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投入运营,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5521万人次。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南沙港区三期建成,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5.21亿吨和1762万标箱,分别居世界第5位和第8位。贵广和南广(广州段)、广珠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开通,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完善。地铁通车9条线路共266公里(含广佛线),市内高速公路通车972公里,建成市政道路桥梁234公里,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信息枢纽地位增强,光纤入户率快速提升,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运算速度连续6次世界第一。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61.0%提升至2015年的66.77%。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3.5%。多家互联网龙头企业集聚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总部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工业稳中提质,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以广州高新区为核心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加速布局发展。

四是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空气、水、绿化环境持续改善,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85.5%,森林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建成绿道3000公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进展明显,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同德围、金沙洲、登峰街、石井街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水浸街”问题有效缓解,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有序。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开展“三规合一”,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土地效益逐年提高。

五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8%和12.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市居民,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纳入一本招生。广州新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13个儿童公园建成开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提前完成。创新人口管理服务政策,率先实施积分制入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有序,市民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六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的突破。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十二五”新增商事主体79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4万亿元。成功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旅游综合试点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南沙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建设开局良好,穗港澳台合作不断深入。设立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增至63个,驻穗使领馆数量达到53个,国际合作和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与泛珠三角省会城市、高铁沿线城市合作更为紧密。

从“十二五”实施效果看,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城市经济总量规模优势、平衡发展结构优势、市场经济活力优势、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改革开放先行优势、科教文卫中心优势持续增强,为“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继承中巩固发展、在创新中优化提升、在补齐短板中实现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节 认识新常态新特征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是谋划“十三五”发展的逻辑起点。对照这个大逻辑,近年来广州经济增速已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但总体保持较全国、全省略高的速度;产业结构已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增长动力正在切换过程中,但创新尚未成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具体表现为:

一是传统消费增速下滑,但仍是现阶段支撑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新型消费产品、消费模式、消费供给难以满足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消费仍有较大潜力。二是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有所减弱,但有效投资空间仍然广阔,投资结构向供给侧调整和优化,将释放更大的投资需求。三是传统进出口增长放缓,新的外贸增长点不断呈现,优化进出口结构将会促进进出口质量和效益更好的提升。四是传统支柱产业仍是主要支撑,但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并形成有效接续,产业实力将会进一步加强。五是质量标准品牌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我市部分产业产品仍处于价值链低端,调整市场竞争模式,将会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六是我市拥有创新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加快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成效将会更明显。七是绿色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建立起完整科学、集约、高效的发展机制,我市将发展将更加健康、更加持续。

第三节 把握新机遇新挑战

综合判断,广州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新挑战。

机遇方面:一是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实现引领型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部署在我市落地实施,将为我市率先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国家全方位外交和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市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和区位优势、争当对外开放“排头兵”提供战略契机。四是泛珠地区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我省深入实施珠三角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为我市沿珠江—西江、沿高铁线网全方位拓展中心城市腹地空间、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我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将创造大量新投资、新消费,为我市进一步增加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完善城市管理、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作用提供了重大机遇。

挑战方面:一是国际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市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双向”挤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积极推进设置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对我市挖掘外需潜在动力、加快优进优出、提高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构成多重挑战。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潜在风险还在累积,我市应对“三期叠加”挑战、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三是国内外城市竞争呈现新格局,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的态势更为明显,我市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面临更多挑战。四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我市在发展动力问题、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和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环境问题等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在“十三五”发展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第四节 精准发力重点突破

“十三五”时期,我市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作为超大城市发展规律,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对照中央和省对我市发展的新要求,瞄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在以下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优化城市功能、形成重大生产力布局上实现新突破。在国家城镇体系中,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要显著高于其他中心城市。当前,我市在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加强;总部经济集聚度不够,整合全球高端要素能力不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大交通体系不完善,交通网络亟待健全,交通拥堵问题还比较严重。“十三五”要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以白云国际空港、南沙海港、国铁城际地铁轨道交通陆港、高快速路网为核心的大交通体系,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形成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二是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形成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应当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引领型发展。当前,我市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先进制造业新增长点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尚未接续形成新的支柱产业,重大生产力骨干项目还不多,产业集聚集群集成程度不高。“十三五”要努力建设若干在全球、全国排在前列、叫得响的项目或产业,加快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稳固的产业支撑体系。

三是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上取得新突破。国家中心城市集中众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聚集大批高端人才,是国家主要的创新活动中心地。当前,我市创新科技短板突出,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不足,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研发投入占GDP(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亟待提升,创新生态环境有待优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和制度有待形成。“十三五”要全力争取国家在我市布局新的重大科学装置和协同创新平台,吸引和培育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城市。

四是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十三五”时期,我市严控人口规模压力与人口红利弱化并存,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任务日益繁重;资源约束趋紧,后备可建设用地规模有限,土地产出效率亟待提升,能源、粮食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十三五”必须建立和完善人口规划和人口政策,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大气、水、土壤治理,在强化能源和水资源保障的同时,实施总量强度“双控”,让市民享有清洁的水、干净的空气和错落有致的绿化体系。

五是在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解决大城市突出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国家中心城市必须适宜创业创新和生活居住,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水平还不高,城中村和出租屋的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改善;城乡发展还不平衡,老城区非中心城区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疏解,外围新城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溢出能力不足,尚未能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各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还有一部分人生活相对贫困。“十三五”必须着力解决城市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实现大城市有效管控和健康运行。

六是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合,是先行者和排头兵。当前,我市与国际商事规则接轨还不够紧密,投资贸易便利化的政务环境和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十三五”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政府自身改革带动重要领域改革攻坚,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政务服务,实现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服务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从工作原则上,要坚持主动从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从国家大战略中找动力,从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动力。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切实管用相结合,战略定力和精准发力相结合,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长远谋划和及时见效相结合。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形成创新点,找到平衡点。在工作结果上,要厚植发展优势,形成新的优势,巩固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在全国全省发展中充分发挥动力源和增长极的作用。

陈庚华律师声明:本站为方便群众、法律同行获取而发布的仲裁委、法院、看守所等机构联系地址电话可能不能实时更新,敬请谅解。除非特殊声明,本站文章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